南方網訊 (全媒體記者/郜小平) 近日,“美國Autel Robotics”公司依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規定向美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出申請,指控深圳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及其關聯公司對美出口、在美進口或在美銷售的無人機及其組件(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and Components Thereof)侵犯其專利權,請求ITC發起337調查并發布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
但實際上,這家“美國Autel Robotics”公司其實是來自中國深圳的道通智能的美國子公司(Autel Robotics USA LLC,下稱“道通”)。道通在其官網上介紹稱,“2006年,美國子公司成立”。
借道美國起訴大疆
在道通官網上明確,這是一家全球領先的汽車診斷方案提供商和設備供應商,成立于2004年,2014年成立道通轉型進入無人機領域。
相關資料顯示,道通公司于2014年05月29日在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南山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潘相熙,公司經營范圍包括民用航空電子設備、自動控制設備、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等。
企查查顯示,道通公司大股東為李紅京,持股比例為91.25%,認繳出資額64787.5萬元。李紅京,深圳市道通科技(Autel)創始人、CEO。
事實上,這并非道通第一次起訴大疆。2018年4月25日,來自中國深圳的無人機生產商大疆旗下的三家公司在美國紐約南區聯邦地區法院被起訴專利侵權,原告就是來自中國深圳的道通智能的美國子公司Autel Robotics USA LLC,即“道通”。
“坐等反轉咯。”4日晚間,大疆一內部人士透露,就是一家中國公司去美國要求封殺另一家中國公司。
指大疆侵犯其“發明”專利
道通美國子公司(Autel Robotics USA LLC,)稱大疆侵犯了其2件美國發明專利權,那么,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據了解,這兩件美國發明專利分別為7,979,174號(下稱“174專利”)和9,260,184號(下稱“184專利”)美國專利。其中,174專利名為“自動載具速度的自動規劃和調節”,2011年7月12日獲得授權。該專利主要描述了無人機接受來自用戶的飛行路徑后,通過傳感器的風速等數據來調整無人機方向和速度,確保以確定的速度和路徑飛行。
而另一件2016年2月16日獲得授權的184專利名為“緊湊型無人旋轉飛行器”,主要描述了多旋翼無人機的旋翼如何通過旋轉來保持無人機穩定性。
道通請求法院確認大疆自身或“誘導他人”生產、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被訴侵權產品及專利發明中的組件的行為“侵犯”且“故意侵犯”了其涉案專利,請求法院判給足以補償大疆“侵權”造成損失的損害賠償金及合理費用,以及“故意侵權”的懲罰性損害賠償金。道通同時請求由陪審團審判。
不過,“美國專利商標局專利全文及圖像數據庫和專利轉讓檢索網站”顯示,涉案的兩件專利最初均非道通持有。
其中,174專利最初是由霍尼韋爾(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于2008年6月4日申請,直至2017年10月才轉讓至深圳市道通智能航空技術有限公司名下,2018年4月中旬又轉讓至其美國子公司(Autel Robotics USA LLC)名下。
而184專利則是由加拿大渥太華一家名為“Draganfly Innovations Inc.”的無人機公司于2014年6月16日最初申請,經過輾轉于2017年12月5日方轉讓與道通智能美國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