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副市長王立新在智博會上透露的重磅消息:深汕特別區內所有居民將轉成深圳戶籍,核定鵝埠鎮、小漠鎮、鲘門鎮、赤石鎮改設街道,深圳還將規劃建設高鐵和高速公路,直通深汕特別區。一系列舉措標志著深汕特別合作區這塊飛地正式納入了深圳的版圖。
深汕合作區居民戶口的變更,帶來了更大的猜想:未來,還會有更大的舉措嗎?譬如把夾在中間的大亞灣也納入深圳。深汕合作區到深圳市中心大約110公里,大亞灣到深圳市中心大約50公里,剛好位于兩者中間,如果將大亞灣劃入深圳,則填補了中間的空白,有利于統一管理,統一規劃,也順應了東進戰略的實施。
其實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只是換了個背景——“深汕特別區居民全部轉深圳戶籍,當地四鎮改為深圳街道”。答案仍然是——可能性微乎其微。
雖然“深圳東進”喊了好多年,也被炒作了很多年,但取得的成績確實實打實的,東部的龍崗、坪山迅速崛起,促進深圳東西部的平衡發展。深圳東的發展也帶動了臨深的東莞、惠州部分區域的發展,譬如——大亞灣。
近些年,作為深圳東進橋頭堡的大亞灣一方面經濟快速發展,一方面加緊與深圳的交通聯系,未來大亞灣將有9條道路對接深圳,目前已經通車的有4條(沿海高速公路、龍海一路、龍海二路、石化大道),加上即將完工的龍海三路,預計年底將有5條直通深圳的主干道。另一方面,大亞灣也成了很多“深圳客”置業的首選地之一。無論是出于自住還是投資的目的,不可否認的是,位于價格洼地的大亞灣對深圳購房者確實有吸引力。
在交通聯系日漸緊密、越來越多的深圳購房需求外溢到大亞灣的背景下,“把大亞灣劃歸深圳”的“消息”開始喧囂塵上,再加上房地產開發商與中介的聯合炒作,讓許多人不由得要信以為真。
與其說大亞灣與深圳的聯系日趨緊密,不如說這是惠州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加強聯系與合作的前提,同時也是加強“深莞惠一小時經濟圈”建設的需要。再者,大亞灣不僅有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貨運港口,還有優質的海岸線旅游資源,更重要的是,因為有中海殼牌、比亞迪等大企業,大亞灣每年繳納的財政稅收占惠州總和的大半,假若把大亞灣劃給深圳,惠州財政損失很大。
況且,深圳和深汕特別合作區之間不僅僅只隔了個大亞灣,還要惠東 ,深圳要是想將大亞灣納入版圖,為了方便,最好把惠東也納入吧。然而一下子“拱手讓出”一區一縣,惠州肯定不同意。
所以綜上所述,個人認為“大亞灣劃給深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